2023年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左右,65岁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约1.7%。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490万(全球约870万),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帕金森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四种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平衡和姿势障碍。这些都与运动有关,称为运动症状。
01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常为帕金森病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情绪紧张时加剧。典型表现是手指不自主地进行“搓丸样”运动。
02肌强直
走路时姿势异常,头部前倾,膝关节弯曲;或由坐位转换站位时感到异常费力,起步困难;或运动时肢体运动不灵活,僵硬感等症状。
03运动迟缓
系扣子、鞋带等精细动作完成差或面部表情减少,酷似“面具脸”;或语速变慢,书写字体变小;或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笨拙等症状。
04姿势障碍
在行走时出现下肢拖曳,或呈小步态,起步后前冲,愈走愈快,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的慌张步态;或行走时全身僵住,不能动弹等症状。
帕金森病还具有很多非运动症状
包括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问题、智能减退、小便频急、顽固性便秘、流涎等。有些非运动症状是在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后发生的,例如智能减退。有些则早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表现出来,例如便秘、情绪低落、嗅觉失灵。有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在睡梦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仿佛做噩梦一般,可能自伤或伤人,甚至从床上掉下来。我们称之为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简称RBD,经常早于帕金森病数年甚至十余年发生。这是当前非常重视的一种早期临床现象,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预警征象。
01感觉障碍
如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肢体麻木疼痛、不宁腿综合征等。
0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便秘、多汗、面部异常出油等;
03精神障碍
50%患者伴有抑郁,并常伴有焦虑。在疾病晚期15%患者可有痴呆等症状。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为目标,争取做到“能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的低剂量药物维持”,力求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相关的并发症。市三院除使用常规药物及康复理疗外,目前还开展超声定位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重度流涏、多种肌张力障碍、震颤、顽固性疼痛等。
饮食建议
1优质蛋白食物
比如牛奶、鸡蛋、牛肉、鸡肉或者是大豆制品等,有利于为机体补充营养;
2新鲜水果蔬菜
比如香蕉、苹果、芹菜、菠菜等,有利于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坚果类食物
比如核桃、榛子、杏仁等。在吃了之后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还能补充脑部营养。
帕金森病如何防治?
帕金森病发生的原因还不清楚,但高龄老年人、有帕金森病家族史、有头外伤史,或长期接触农药以及汞、铅、锰这些金属的人会增加得病的危险。因此应避免长期接触农药、杀虫剂,或锰、汞这类重金属。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最好不要从事电焊、干洗和机械维修等工作。必须接触时,一定要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