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园地 . 护理科普
孤独症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9 浏览:2636 次

孤独症

 

一、 什么是孤独

孤独症又称为ASD,即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者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该症患病率3-4万。但近年报道有增高的趋势,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2‰。国内未见孤独症的全国流调数据,仅部分地区作了相关报道,如2010年报道,广东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

二、孤独症的病因

孤独症确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国外不少研究认为,孤独症的发病与遗传、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生理解剖、生物化学等因素可能有关。

1、遗传学因素。

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孪生子。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患儿家中有孤独症患者的较一般家庭中多,孤独症同胞及双亲的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和特定的人格特征,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

2、生物学因素。

 

患者具有围生期损害史者较正常出生婴儿多,包括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难产、产伤、窒息等。孤独症患儿发生癫痫者较多(10%-15%),脑电图多有异常。研究发现,患儿左颞叶角部扩大者较多,提示大脑中颞叶可能有病变存在。

3、生化因素。

孤独症患者的多巴胺、5-羟色胺可增高,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高、阿片等神经递质异常,但缺乏特异性;脑组织发现小脑部位有神经细胞迁移的异常,浦肯野氏细胞数量的减少。另有研究报告孤独症可能与大脑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回有关。还有研究认为孤独症与其出生后第一年内的脑生长速度过快有关。

4、家庭因素。

可能因为父母对儿童教育方法不当或因父母个性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遗传,或二者兼有。患儿的父母文化水平大多较高,父母性格较内向,对子女冷淡和固执,家庭缺少温暖。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

三、孤独症的表现

1、语言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自闭症的重要症状, 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患儿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患者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患者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患者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四、如何治疗

由于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症状涉及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表现孤独症主要症状的同时,还可能伴有智力发育低下、情绪不稳、易激惹、多动、自伤行为、攻击行为等。因此,应运用多种方法,如药物治疗、教育训练、行为治疗等对患儿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

孤独症治疗周期较长,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可能需治疗数年至终身,主要患者生活自理情况而定。

1药物治疗

孤独症患者常常会伴有情绪问题、冲到行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若出现这些伴随症状,可使用如哌醋甲酯、普萘洛尔或可乐定、纳洛酮、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等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只能缓解症状,有利于保护患者自身或他人的安全,有利于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

2教育与训练

这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要有专人来照顾患者,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让患者参加集体游戏时扮演不同角色,逐渐学会如何与人进行正常交往,完成日常活动。指导患者母亲要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不断的同他说话,多拥抱、亲吻,多给予感情上的刺激,要有耐心,坚持不懈的进行感情交往训练。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患者的社交障碍

利用情景或利用患者提出要求时进行语言训练,使患者在满足某种要求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训练中要反复示范,并及时给予鼓励,如赞扬、亲吻、拥抱、给糖果等。

训练生活能力

训练计划的内容应具体、明确,由简单到复杂,措施要具有可行性、针对性、时间性,分小动作进行,循序渐进,在每完成一个动作后要立即给予鼓励。

五、预后

孤独症预后的好坏与病情、婴幼儿时期语言发育状况、智商高低、病因及训练教育状况等有关,约2/3的孤独症预后较差。孤独症由于存在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需要长期照管,因其没有独立社交能力,不能学会任何独立的生存本领,无法独立生活。若患者在5岁以前已发展了功能性语言,预后较好。